【生理学】真的存在“费洛蒙”吗?(pheromone)
在一些影视剧(如电影《女人不坏》)中,有这么一种神奇的成分
——只要将其带在身上,男性就会趋之若鹜,如飞蛾扑火般殷勤。
那么,学术界对“费洛蒙”的看法是怎样的?
“费洛蒙”(pheromone)直译为“信息素”,在动物界中普遍存在。
它和我们熟知的“激素”的不同在于,是在体外产生作用,因此也称为“外激素”。
59年,Karlson在研究飞蛾的求偶行为时发现其存在,并命名为“pheromone”。
事实上,“费洛蒙”在农业生产方面已经有广泛的应用,诸如:
费洛蒙吸引灭虫;
在猪圈周围喷洒猪性信息素(雄烯酮,Androstenone),观察母猪是否兴奋来判别发情与否。
…………
那么人呢?
人有很大的不同。
一方面,人是非常视觉导向的动物,身材、颜值都是重要的催情成分,“信息素”的作用相对动物有很大的差距;
另一方面,人是全年发情的。加上伦理道德的问题,给该方面的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。
但并没有阻碍该方面的进展。
71年,芝加哥大学的McClintock发文表示(图2↓),由于信息素作用,长期居住在同一室内的女性月经周期会趋同。这项成果在当时风靡一时,被称为“McClintock effect”。
86年,Preti与Cutler发文(图3↓)表示信息素对女性的作用;
98年,Cutler发文(图4↓)表示存在费洛蒙对男性的作用。
然而令人所不齿的是,Cutler发表上述成果后,立刻成立公司发售相关产品,动用诸如华盛顿邮报等媒体宣称自己是“首个人类费洛蒙发现者”,并批量发文表示其产品“在双盲试验下的有效性”。
这些灌水文往往样本量小,不具可靠性,受到学界的广泛批判。
就连她最初的论文合作者Preti也站出来表示:
按现有研究,费洛蒙在人类性行为上的效果并不显著。
目前,整个学术界对人类性信息素的态度,可以通过15年牛津大学Wyatt的论文(图5)一窥全豹:
我们对人类费洛蒙的存在持开放态度;但目前而言,并不存在足够有效的科研成果令人信服。
狐想:
对“人类费洛蒙”的追求,实际上是对自身求偶的一种期待。
然而,“费洛蒙”本质无非是放大动物性。即便其真正存在,也无非招来一堆只想“啪啪啪”的烂桃花。
要建立完善的长期情侣关系,最终,还是得依靠更美好的自己。
标签:   费洛蒙香水中国官方网站 费洛蒙 pheromone Androstenone 雄烯酮 费洛蒙香水 费洛蒙 费洛蒙官网
文章来源:费洛蒙的情趣世界
文章链接:
版权所有 转载时必须以连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
- 上一条:没有了
- 下一条:硬核科普:网上卖爆的「费洛蒙」香水,有用吗?(五)
- 微信访问,长按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复制微信号:mimangfei_com 添加朋友